关于转发广东省建委《关于严格办理房地产权抵押登记手续、防止伪造〈房屋所有权证〉诈骗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03:17:59   浏览:86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转发广东省建委《关于严格办理房地产权抵押登记手续、防止伪造〈房屋所有权证〉诈骗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转发广东省建委《关于严格办理房地产权抵押登记手续、防止伪造〈房屋所有权证〉诈骗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建设部


各省、自治区建委(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房地产管理局:
现将广东省建委《关于严格办理房地产权抵押登记手续、防止伪造〈房屋所有权证〉诈骗的紧急通知》转发给你们,伪造《房屋所有权证》的情况,应引起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房地产市场经济的活跃,房地产抵押行为日益增多,除发生类似中山市少数犯罪分子伪造《房屋所有权证》行骗的情况外,在个别城市还出现将一处房产重复抵押,或将抵押的房地产卖出等情况,造成权益纠纷,影响了银行信贷工作和房地产权属管理的正常秩序。出现这些情况的
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不严,法规不全,抵押手续不规范等,因此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房地产抵押管理。
一、依照现有法规加强管理。我部《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城市房屋产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他项权利的设定,均应当依照《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经审查确认产权后,发给
房屋产权证”。凡进行房地产抵押的,应自抵押行为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他项权利登记,经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审核后,发予《他项权利证书》。
二、房地权利主体一致。实行房屋所有权与该房屋占用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房产设定抵押时,应当包括该房屋占用的土地使用权。
三、建立房地产抵押登记制度。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机关应制定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的程序,并严格执行。
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的程序可以是:(1)抵押双方签订房地产抵押合同,并到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合同签证;(2)持有效的身份证明,《房屋所有权证》、抵押合同等有关文件到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申请抵押登记;(3)经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审核后,在《房屋所有权证》上
填注设定他项权利摘要,另发《他项权利证》交抵押权人存执。(4)履约的房地产抵押合同终止时,抵押双方凭《房屋所有权证》和《他项权利证》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房屋所有权证》上填写注销日期,收回《他项权利证》存档;(5)因无力履约处分抵押的房地产时,抵
押权人凭《他项权利证》行使合同规定的权力。
四、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过程,要加强审核管理,必须查核登记申请人提供的《房屋所有权证》是否与权证存根及档案记录内容相符,查对权证号与印章的真伪,审核人须签字在案。
五、要向社会各界公开房地产抵押登记程序,特别要主动与金融机构及典当抵押行联系,积极向他们宣传,使他们理解房地产抵押登记制度的宗旨是保证房地产抵押合同的履约、保护抵押双方的权益,取得他们的支持,协同做好房地产抵押登记和管理,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要及时纠正
不规范的抵押行为,如只签订抵押合同,收存《房屋所有权》证;由非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进行房地产抵押登记,颁发《他项权利证》等,以维护房地产权属管理的正常秩序。
六、一但发现伪造的《房屋所有权证》的,立即没收,并予处罚;对进行诈骗活动的,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查处。

附件:关于严格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防止伪造〈房屋所有权证〉诈骗的紧急通知

粤建函〔1994〕433号


各市、县建委(规划国土局)、房地产局:
最近,中山市连续发现三宗伪造《房屋所有权证》,骗取抵押贷款的案件。据初步查明的情况分析,犯罪分子均是从社会上购取伪造的《房屋所有权证》而从事诈骗的。前段时间,此类案件在我省一些市县也曾有发生。为了堵塞此类犯罪分子作案的渠道,有效打击诈骗活动,特通知如
下:
一、各房地产登记发证机关,应严格建立健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的程序,在办理登记过程中,必须查核登记申请人提供的《房屋所有权证》是否与权证的存根及原档案材料内容一致,特别要查对证号、印章等。
二、主动与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典当抵押行联系,建立必要的办理制度,协同做好房地产权抵押贷款及登记工作。
三、一俟发现伪造《房屋所有权证》进行诈骗活动的,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查处。

附件:中山市人民政府房产登记发证办公室《关于我市出现伪造房屋所有权证的情况报告》
省建委房地产处:
我办在开展房产抵押登记工作中,于今年9月3-5日连续发现三宗房产属于伪造房屋所有权证,分别向中山市典押拍卖行、中山市板芙镇典押行骗取抵押贷款金额共45万元人民币。案发后,我办于9月9日书面向市公安局报了案,经公安局刑侦大队近两个月的刑事侦察,初步案情
是:
一、伪造证件房产的基本情况:
1、座落中山市东区华柏花园3号503房(新区)建筑面积121.02平方米,合法产权人曾志坚,1990年4月4日核准确权,发出房屋所有权证,证号粤房证字第0108671号,登记字号7474,产权人于93年5月14日以该业向交通银行中山支行抵押贷款30万
元人民币,交通银行于93年12月17日到我办办理抵押登记在案。
孙结朝(曾志坚丈夫)于94年8月17日用上述相同地址伪造另一本房屋所有权证(伪造证号粤房证字第3011653号,登记字号8634,建筑面积127.9平方米),向中山市板芙镇典押行骗取抵押贷款20万元。
曾志坚于94年8月27日用同一地址再次伪造一房屋所有权证(伪造证号粤房证字第0031514号,登记字号8360,建筑面积121.02平方米),向中山市典押拍卖行骗取抵押贷款15万元人民币。
2、梁国敏于94年7月8日以中山市中区方基冲13号302房房屋所有权证,证号粤房证字第3011953号,登记字号12093,房产建筑面积71.3平方米(全部属伪造),向中山市板芙镇典押行骗取抵押贷款10万元人民币。
二、作案者初步交待作案过程:
案发后,作案者孙结朝和梁国敏潜逃上海,经我市公安机关侦破,直接往上海将作案者缉拿归案,现仍在拘留审查,据作案者初步交待,孙、梁是同伙作案,他们伪造的房产证件是从广州街上买回的,每本人民币1000元。据说由购买者提供契证内容全部资料,由出售者负责填写好
并盖上“中山市人民政府房产所有权证专用章”(经中山市公安机关检验认定,该章属假冒),此种作案过程是否属实,公安部门尚未作出结论,另据公安部门反映,孙、梁作案骗钱多宗,作案手段多种,目前被骗者尚频频报案,因此,该案尚未审理完结,特将初步案情向你处报告,望指
示。



1995年1月1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建立和完善矿山救援工作报告制度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文件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安监管救字〔2004〕3号

关于建立和完善矿山救援工作报告制度的通知

各省矿山救援工作主管部门、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为了认真贯彻《矿山救援工作指导意见》,加强矿山救援工作管理,及时调度、统计,适时分析全国矿山救援动态,建立矿山救援数据库,协调指导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建立矿山救援工作报告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区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矿山救援的调度、统计、分析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矿山救援工作报告制度。要把矿山救援工作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矿山救护质量标准化和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的项目,进行严格考核。

  二、督促矿山救护队建立预防、预案、预警及响应机制,严格执行矿山救援工作报告制度。

  矿山救护队出动救灾时,值班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省级和国家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抢险救灾中的重大情况及时报告,抢险工作结束10日内,写出事故处理与分析报告。

  矿山救护队必须按规定于每月25日前,总结工作情况,填报《矿山救护队工作情况月报》,报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或省区矿山救援工作主管部门),并以电子邮件抄报国家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三、各省区汇总报表情况、分析救援动态,写出本省区矿山救援工作简报,于下月5日前,一并上报国家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四、根据矿山救护队的编制,以矿山救护大队或独立矿山救护队为单位填报。矿山救援工作月报主要包括矿山救护队伍、人员、装备等基本情况,矿山救援安全技术工作,安全预防检查,抢险救灾等内容(详见附件);抢救出的生还人数指矿山救护队到达灾区经抢救、抬运、引导、救助而脱险的人员。

  联 系 人:田得雨

  联系电话:010-64463327

  电子邮件:tdy@chinasafety.gov.cn

  附件:矿山救援队工作情况月报

二○○四年九月十四日

矿山救护队工作情况月报
救护队名称 年 月 日
基本情况 单位 小队(个) 指战员(人) 其他人员(人) 在册人数(人) 救护车(辆) 指挥车(辆) 化验车(辆) 正压 呼吸器(台) 灾区电话(套) 惰气(套) 高泡(套) 水泵(台) 多功能 测定仪 (台) 备注
                             
                             
                             
                             
                             
                             
                             
                             
                             
                             
                             
救援工作 安 全 技 术 工 作  
预防检查 启封火区 排放瓦斯 反风演习 震动性放炮 服务矿井数 演习训练(队次)  
队次 人次 处 队次 处 队次 处 队次 处 队次 本公司 协议矿 烟巷 综合  
                             
抢 险 救 灾 工 作  
处 理 事 故 次 数 抢 救 出 人 员  
火灾 爆炸 突出 顶板 水灾 机电运输 其他   合计 生还 遇难 合计  
                             
队长 值班电话 传真 邮编 电邮




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关于印发国家科委《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


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关于印发国家科委《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1992年4月6日,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科委:
《国家科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县(市)科技工作达标的意见(试行)》〔(92)国科发改字083号〕已于1992年2月9日发给你们,现将国家科委统一制定的《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转发至所属地(市)科委及县(市)人民政府,并认真研究实施。抓好试点工作,推动这项活动积极健康、扎扎实实地在全国开展。
附件:1.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细则(试行);
2.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评分标准表;
3.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申报书;
4.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证书。

附件1 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

一、验收的申报
1.申报科技工作达标的县(市),要对照《国家科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县(市)科技工作达标活动的意见(试行)》中规定的10条标准,认真自查,并填写《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申报书》,由所属地、市科委负责申报,经省科委审查后报请国家科委验收批准。
2.申请验收的县(市)需要准备的材料:
(1)县(市)科技工作达标总结;
(2)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申报书;
(3)本县(市)有关科技工作的规划、计划、具体政策规定文件,有关科技工作达标的资料以及工作成绩的证明;
(4)经济效益证明。

二、验收组织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的验收,一般由国家科委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科委组织进行,并聘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具体负责验收工作。

三、验收方法
1.科技工作达标县(市)的验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分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县(市)科技工作达标的10条标准,又分解为27项具体考核指标。10条标准满分为1000分;各项具体考核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和工作难度,满分分别为20分、30分、40分、50分不等。少数几项关键性指标可一票否决。
2.考核验收指标中各项定性指标的考评,可根据日常的调查了解、验收时的现场考察和有关资料及证明评分,除一票否决指标外,各项指标的评分按其工作进展程度,对照0、0.2、0.5、0.8、1五个分档系数,确定实际所得分数。
系数1:按标准要求,工作做得很好。
系数0.8:按标准要求,工作做得较好,但仍需有一定改进。
系数0.5:按标准要求,虽已进行了工作,但差距较大。
系数0.2:按标准要求,工作刚刚开始。
系数0:按标准要求,工作尚未开始。
某项具体考核指标得分=系数×该项指标的满分数
3.对部分定量验收考核标准实行附加分。附加分项目包括:
(1)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以80%为基数,每增加5个百分点加一分;
(2)主要农产品单产增长率,以8%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3)新产品和优质产品产值以15%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4)以“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为基数,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一分;科技基金以5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元加一分;
(5)近三年科技进步对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贡献份额以较三年前提高5个百分点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6)农民技术员以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0.5%为基数,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一分;
4.汇总验收委员会各成员的给分,计算出总平均分和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并写出验收意见,填写《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证书》。凡总分达到900以上,其中满分为50分的各项指标都达到40分以上,即为达到了验收标准。

四、关于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计算方法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采用下列公式计算科技进步贡献份额。
Yt Yo Yt Yo
E= [aKt〔————〕+βGt〔—— -- ——〕] ×100%
Kt Ko Gt Go
式中符号含义:
E: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贡献份额。
Yt:报告期国民收入(社会净产值)。
Yo:基期国民收入。
Kt:报告期资金占用额(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和年末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Ko:基期资金占用额。
Ct:报告期劳动者人数(从事工、农、建筑、运输、商饮服务业五大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人数)。
Co:基期劳动者人数。
a:资金产出弹性系数:a=0.3
β: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β=0.6--0.7

附件2 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评分标准表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1 |1—1 | 各级政府和领导确定了|50 | 听取科技工作的全面汇 |
|(100分)| |把科技放在经济发展战略 | |报,检查有关会议记录(每年 |
| | |首位的思想。县(市)领导| |最少召开两次领导班子工作 |
| | |班子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 | |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否 |
| | |和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 | |则一票否决。) |
| | |的紧迫感、责任感,科技工| | |
| | |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 | | |
| | |期听取有关科技工作的汇 | | |
| | |报,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 | | |
| | |所遇到的问题。 | | |
| |1—2 |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20 | 建有专家决策咨询组织、 |
| | |的科技方针、政策,坚持决| |重大项目的实施必须经过专 |
| | |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 |家技术论证。 |
| |1—3 | 科技工作列入各级领导|30 | 检查任期目标责任书等有 |
| | |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 | |关文件。 |
| | |核范围,并有具体的任务 | | |
| | |目标和考核指标。 | | |
| 2 |2—1 | 县(市)建有由主要领导|20 | 检查提供的有关科技工作 |
|(60分) | |挂帅的科技工作领导组 | |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及其工 |
| | |织,负责全县(市)科技工| |作情况的文件和资料。 |
| | |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 | |
| | |查,并有相应的办事机构。| | |
| |2—2 | 县(市)各有关部门能够|40 | 提供有关科技工作情况的 |
| |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 |文件、资料及各部门联合发 |
| | |协调下,密切配合,形成合| |出的有关文件。 |
| | |力,共同推动科技工作。 | | |
| 3 |3—1 | 县(市)配备科技副县|50 | 检查提供的科技副乡(镇)|
|(80分) | |(市)长,乡(镇)配备科| |长、科技副村主任的名册及 |
| | |技副乡长,70%以上的行| |有关工作情况的资料,与科 |
| | |政村配备科技副村主任, | |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主 |
| | |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 | |任座谈。 |
| | |用。 | | |
| |3—2 | 对科技副乡(镇)长和科|30 | 提供已下发实施的有关科 |
| | |技副村主任管理上有制 | |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主 |
| | |度,业务上有培训,工作上| |任管理、培训、考评等方面的 |
| | |有考评。 | |文件和工作情况。 |
------------------------------------------------------------------------------------------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4 |4—1 | 有分别经人大、政府批|50 | 提供有关规划和计划,检 |
|(80分) | |准的切实可行的科技兴县 | |查落实情况,经人大批准的 |
| | |(市)规划,中长期科技发| |科技兴县(市)规划和与之相 |
| | |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 |配套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
| | | | |必须具备,否则一票否决。 |
| |4—2 | 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30 | 提供已下发实施的有关配 |
| | |动本地区科技进步的具体 | |套政策措施的文件及实施情 |
| | |政策法规和实施措施,并 | |况的总结资料。与部分科技 |
| | |形成重视科技,尊重知识、| |人员座谈了解情况。 |
| | |尊重人才、有利于充分发 | | |
| | |挥科技人员作用的政策环 | | |
| | |境和社会环境。 | | |
| 5 |5—1 | 科技管理体系健全。县|50 | 检查县(市)科委工作条 |
|(100分)| |(市)科委建有与职责范围| |件,提供县(市)科委组织机 |
| | |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配备 | |构、工作等方面的资料。与县 |
| | |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工作条 | |(市)其它部门座谈了解科委 |
| | |件,能充分发挥综合管理 | |工作情况。 |
| | |职能,主动与有关部门协 | | |
| | |调配合,加强业务指导和 | | |
| | |服务,取得社会各方面的 | | |
| | |理解与支持,在推动工农 | | |
| | |业生产和全社会的科技进 | | |
| | |步中发挥先导作用。科技 | | |
| | |人才、成果、情报、专利、| | |
| | |科技档案和技术市场管理 | | |
| | |等方面的业务工作成效显 | | |
| | |著。 | | |
| |5—2 | 县(市)直主要经济部门|50 | 抽查1—2个部门和乡镇,|
| | |和乡镇建立科技管理机 | |提供全县(市)科技管理机构 |
| | |构,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 | |建立情况及有关文件。 |
| | |工作条件,有明确的任务 | | |
| | |和工作目标。县(市)对其| | |
| | |有较完善的管理和考核奖 | | |
| | |惩制度,并能充分发挥其 | | |
| | |作用。 | | |
| 6 |6—1 |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健|50 | 提供服务组织建设的有关 |
|(140分)| |全。县(市)、乡(镇)综| |资料,抽查县、乡(镇)、村 |
| | |合或专业科技服务组织已 | |服务组织建设情况。与农民 |
------------------------------------------------------------------------------------------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 |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 | |座谈开展服务情况。 |
| | |较强服务能力的技术经济 | | |
| | |实体;大部分行政村建有 | | |
| | |技术服务站(组)等服务组| | |
| | |织。各类服务组织能切实 | | |
| | |有效地围绕农业生产各个 | | |
| | |环节,通过技术经济承包 | | |
| | |等多种形式开展技物结合 | | |
| | |的综合配套服务,形成面 | | |
| | |向产、供、销全程的科技服| | |
| | |务体系 | | |
| |6—2 | 根据支柱产业和区域开|20 | 现场考察1—2个农村技 |
| | |发的需要,建立一批以农 | |术经济合作组织,并提供组 |
| | |民为主体,自主管理、自主| |织章程。 |
| | |经营的实体性农村技术经 | | |
| | |济合作组织。 | | |
| |6—3 | 农业先进适用科学技术|40 | 提供试验、示范项目有关 |
| | |成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 | |资料。现场考察农业技术综 |
| | |用成效显著。建立不同区 | |合试验、示范区及1—2个支 |
| | |域、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 | |柱产业。 |
| | |综合试验、示范区和以科 | | |
| | |技为先导的支柱产业。县 | | |
| | |级安排的试验、示范项目 | | |
| | |不少于10项,乡镇不少于| | |
| | |5项。 | | |
| |6—4 |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复盖|30 | 由有关部门提供近2—3 |
| | |面达80%以上,农作物优| |年内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情 |
| | |良品种覆盖面达90%以 | |况的资料和证明。由统计部 |
| | |上,主要农产品单产比前 | |门出据产量证明。 |
| | |三年平均水平增长8%以 | | |
| | |上,或在本省区居先进行 | | |
| | |列。 | | |
| 7 |7—1 | 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 |50 | 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
|(140分)| |步,积极开展创建科技进 | | |
| | |步先进企业活动,技术进 | | |
| | |步指标纳入企业承包考核 | | |
| | |的指标体系。 | | |
| |7—2 | 县(市)办骨干工业企业|40 | 抽查部分企业的技术新产 |
------------------------------------------------------------------------------------------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 |和60%以上的骨干乡镇企| |品开发机构以及与技术依托 |
| | |业建有技术新产品开发机 | |单位的协议、合同。 |
| | |构,或有稳定可靠的技术 | | |
| | |依托。 | | |
| |7—3 | 引进、应用先进适用技|50 | 提供全县工业企业、乡镇 |
| | |术和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 | |企业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 |
| | |统产业,不断提高企业技 | |的有关材料及由有关部门出 |
| | |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 |具的证明。 |
| | |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生长 | | |
| | |点。全县(市)三年内开发| | |
| | |的地、市级以上新产品和 | | |
| | |优质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 | | |
| | |值的15%以上。乡镇企业| | |
| | |产值、利税增长速度和管 | | |
| | |理水平处于本地(市)先进| | |
| | |行列。 | | |
| 8 |8—1 | 县(市)、乡(镇)建有|30 | 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现场 |
|(100分)| |农科教统筹的科技培训基 | |考察县(市)、乡(镇)培训 |
| | |地,并做到有场所、有师 | |设施。 |
| | |资、有培训规划和计划、有| | |
| | |相应培训设施和手段。 | | |
| |8—2 |每年有90%以上的农村基|30 |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的证 |
| | |层干部和80%以上的农村| |明。 |
| | |劳动力接受普及性科技培 | | |
| | |训。有10%以上的青壮年| | |
| | |劳动力接受乡(镇)培训中| | |
| | |心以上系统培训,其中5%| | |
| | |以上达到农民技术员资 | | |
| | |格。 | | |
| |8—3 | 企业职工年培训面达 |20 |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证 |
| | |90%以上,技术人员占职| |明。 |
| | |工总数的比例逐年有所提 | | |
| | |高。 | | |
| |8—4 | 科技干部继续工程教育|20 |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证 |
| | |年培训面不低于30%。 | |明。 |
| 9 |9—1 | 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50 | 由财政部门出具证明,该 |
|(100分)| |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全 | |项指标一票否决。 |
| | |社会的科技投入不断增 | | |
------------------------------------------------------------------------------------------
------------------------------------------------------------------------------------------
| 标准序号 |考核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准分|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 |编 号| | |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 | |加。“科技三项经费”列入| | |
| | |县(市)乡(镇)财政预算| | |
| | |科目,数额占当年财政预 | | |
| | |算支出的1%以上。 | | |
| |9—2 | 县(市)科技发展基金不|20 | 提供有关文件、证明。 |
| | |少于50万元,并有较完善| | |
| | |的使用管理办法。 | | |
| |9—3 | 县(市)办工业企业和骨|30 | 提供有关文件、证明,抽查|
| | |干乡镇企业技术开发基金 | |1—2家企业。 |
| | |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做| | |
| | |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 | | |
| | |力争能保证科技项目所要 | | |
| | |求的匹配资金。 | | |
| 10 |10—1| 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50 | 由统计部门出具证明。 |
|(100分)| |入增长高于所在省区平均 | | |
| | |增长幅度。 | | |
| |10—2| 近三年科技进步对工农|50 | 统计部门出具证明,该项 |
| | |业总产值平均增长贡献份 | |指标一票否决。 |
| | |额较三年前提高5个百分 | | |
| | |点。 | | |
------------------------------------------------------------------------------------------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评分汇总表
--------------------------------------------------------------------------------------------
|考核指| | 各 委 员 评 分 | |平均|主要指标及 | |
| |标准分|----------------------------------------|合计| | |备注|
|标编号| |1|2|3|4|5|6|7|8|9|10| |得分|综合达标情况| |
|------|------|--|--|--|--|--|--|--|--|--|----|----|----|------------|----|
|1—1|50 | | | | | | | | | | | | | | |
|------|------|--|--|--|--|--|--|--|--|--|----|----|----|------------|----|
|1—2|20 | | | | | | | | | | | | | | |
|------|------|--|--|--|--|--|--|--|--|--|----|----|----|------------|----|
|1—3|30 | | | | | | | | | | | | | | |
|------|------|--|--|--|--|--|--|--|--|--|----|----|----|------------|----|
|2—1|20 | | | | | | | | | | | | | | |
|------|------|--|--|--|--|--|--|--|--|--|----|----|----|------------|----|
|2—2|40 | | | | | | | | | | | | | | |
|------|------|--|--|--|--|--|--|--|--|--|----|----|----|------------|----|
|3—1|50 | | | | | | | | | | | | | | |
|------|------|--|--|--|--|--|--|--|--|--|----|----|----|------------|----|
|3—2|30 | | | | | | | | | | | | | | |
|------|------|--|--|--|--|--|--|--|--|--|----|----|----|------------|----|
|4—1|50 | | | | | | | | | | | | | | |
|------|------|--|--|--|--|--|--|--|--|--|----|----|----|------------|----|
|4—2|30 | | | | | | | | | | | | | | |
|------|------|--|--|--|--|--|--|--|--|--|----|----|----|------------|----|
|5—1|50 | | | | | | | | | | | | | | |
|------|------|--|--|--|--|--|--|--|--|--|----|----|----|------------|----|
|5—2|50 | | | | | | | | | | | | | | |
|------|------|--|--|--|--|--|--|--|--|--|----|----|----|------------|----|
|6—1|50 | | | | | | | | | | | | | | |
|------|------|--|--|--|--|--|--|--|--|--|----|----|----|------------|----|
|6—2|20 | | | | | | | | | | | | | | |
|------|------|--|--|--|--|--|--|--|--|--|----|----|----|------------|----|
|6—3|40 | | | | | | | | | | | | | | |
--------------------------------------------------------------------------------------------
------------------------------------------------------------------------------------------------
|考核指 | | 各 委 员 评 分 | |平均|主要指标及 | |
| |标准分 |----------------------------------------|合计| | |备注|
|标编号 | |1|2|3|4|5|6|7|8|9|10| |得分|综合达标情况| |
|--------|--------|--|--|--|--|--|--|--|--|--|----|----|----|------------|----|
|6—4 | 30 | | | | | | | | | | | | | | |
|--------|--------|--|--|--|--|--|--|--|--|--|----|----|----|------------|----|
|7—1 | 50 | | | | | | | | | | | | | | |
|--------|--------|--|--|--|--|--|--|--|--|--|----|----|----|------------|----|
|7—2 | 40 | | | | | | | | | | | | | | |
|--------|--------|--|--|--|--|--|--|--|--|--|----|----|----|------------|----|
|7—3 | 50 | | | | | | | | | | | | | | |
|--------|--------|--|--|--|--|--|--|--|--|--|----|----|----|------------|----|
|8—1 | 30 | | | | | | | | | | | | | | |
|--------|--------|--|--|--|--|--|--|--|--|--|----|----|----|------------|----|
|8—2 | 30 | | | | | | | | | | | | | | |
|--------|--------|--|--|--|--|--|--|--|--|--|----|----|----|------------|----|
|8—3 | 20 | | | | | | | | | | | | | | |
|--------|--------|--|--|--|--|--|--|--|--|--|----|----|----|------------|----|
|8—4 | 20 | | | | | | | | | | | | | | |
|--------|--------|--|--|--|--|--|--|--|--|--|----|----|----|------------|----|
|9—1 | 50 | | | | | | | | | | | | | | |
|--------|--------|--|--|--|--|--|--|--|--|--|----|----|----|------------|----|
|9—2 | 20 | | | | | | | | | | | | | | |
|--------|--------|--|--|--|--|--|--|--|--|--|----|----|----|------------|----|
|9—3 | 30 | | | | | | | | | | | | | | |
|--------|--------|--|--|--|--|--|--|--|--|--|----|----|----|------------|----|
|10—1| 50 | | | | | | | | | | | | | | |
|--------|--------|--|--|--|--|--|--|--|--|--|----|----|----|------------|----|
|10—2| 50 | | | | | | | | | | | | | | |
|--------|--------|----------------------------------------|----|----|------------|----|
|总分合计|1000| | | | | |
------------------------------------------------------------------------------------------------

附件3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申报书
县(市)名称: 盖章
负 责 人 :
填 报日 期: 年 月 日
国 家 科 委 制
一、县(市)基本情况
(纸面不敷,请加页)
二、对照县(市)科技工作达标标准自检情况
(纸面不敷,请加页)
三、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及科技进步贡献份额增长情况
四、验收的文件及提供单位
地(市)科委申报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市、区)科委审查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国家科委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4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证书
县(市)名称:
组织验收单位: 盖章
验 收时 间: 年 月 日
国 家 科 委 制
一、科技工作达标活动基本情况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纸面不敷,请加页)
二、验收意见:
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
三、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
--------------------------------------------------
|验收小组职务|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签字|
|------------|----|----------|--------|----|
| | | | | |
--------------------------------------------------
四、县(市)科委工作达标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名单
----------------------------------------------------------
|序 号|姓 名|年 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主要贡献|
|------|------|------|--------|----------|--------|
| | | | | | |
|------------------------------------------------------|
|此栏由申报人员所在县(市)政府加盖公章,予以确认。 |
| |
| 年 月 日 |
----------------------------------------------------------
组织验收单位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市、区)科委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国家科委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